登录 注册
联系方式
教学服务部: 0551-64652807
0551-64652805
技术服务部
学习成果认证服务部:
0551-63633772
学历继续教育服务部: 0551-63656935
自考助学服务部: 0551-63633213
综合事务部: 0551-63695287
合作发展部: 0551-64652619

关注官方微信,随时随地学习

园区动态

同题共答 推动学分银行建设走深走实

【文章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添加人:admin】 【发布时间:2023-12-27】 【点击量: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学分银行是实现各类非学历学习成果和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公平和等价兑换的制度基础,其核心理念贯穿了学习型社会图景的整体设计,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已正式写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背景下,以学分银行推进各类教育融通发展、助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建设至关重要。作为当前学分银行探索实践的主力军,开放大学体系要凝心聚力,答好“服务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命题。




学分银行实践

同题共答 推动学分银行建设走深走实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五所地方开放大学挂牌以后,绝大部分都相继成立了学分银行,上海、广东省(市)级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都由地方开放大学承担,目前进展尤为突出。

除上述几家外,近几年,各地学分银行相继成立,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河北等省份及部分城市也成立了省或市一级的学分银行。新成立的学分银行立足开大的体系资源开展探索,并开始建设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历经多年的探索,各地学分银行建设在实践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北京行动:赋能学习型城市建设




2014年,北京开放大学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王月海表示,学校主要从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架构和高质量开展三个方面探索学分银行赋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高标准谋划学分银行工作。北京市委市政府重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坚持“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把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举措。201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将北京经验向全世界传播。2016年、2021年,北京市连续发布两期《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把“学分银行建设”作为推进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2019年9月,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开放大学设立了北京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统筹指导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融通。此后,北京开放大学重点加强学分银行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推进学分银行建设提质赋能”的重点任务,成立了北京市学分银行管委会,组建了北京市学分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北京市学分银行工作方案,明确了学分银行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发挥统筹作用,高起点架构学分银行建设。一是构建“1+37+N”三级服务体系。学校在全市建立了18个学分银行管理分中心,建立了首批19家单位参与的学分银行联盟,并根据业务需要下设受理点。二是建设“学认一体”管理服务平台。平台联通北京城市公共服务移动端、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北京市大数据平台,通过三级等保测评,部署在北京市政务云上。

第三,注重示范引领,高质量开展学分银行业务。一是标准先行,实现学分认定集约化和规范化。学校提出了由北京市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对学习成果开展标准学分的认定,以学时确定学分、以学术水平确定等级、以成果领域确定类别,并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对标准学分的认可。二是体系共建,培育学分认定与转换典型案例。学校积极落实政府任务,以“培训与培育”相结合的项目制方式,指导管理分中心和联盟成员单位推动业务,并率先出台体现成人教育特色,探索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隐性经验等五类既有经验的认定标准,同时持续深化试点业务工作,选取典型和特色案例进行培育和支持。三是院校协同,涵养学分银行服务体系新生态。学校承担了优化并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双元考核和评价体系等职能。

下一步,学校将从多方面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助力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为首都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将“拓展服务体系,赋能三教统筹协同创新”作为学分银行赋能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开展探索实践。




安徽实践:助推区域三教协同创新




2012年起,安徽开放大学开始承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2020年12月,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获批成立。安徽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郑汉华表示,作为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桥梁,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立足区域实际,联合省内100多所高校,依托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构建了“一体化、双载体、三融通、四保障”的特色发展模式,助推区域三教协同创新实践。

一是区域一体化促进三教协同发展。安徽省于2013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依托安徽开放大学搭建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首创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园区借鉴学分银行理念,构建学习者“一人一档”,已为100万名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账户,打造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泛在学习场域。园区依托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及高校,已建成47所本专科高校级、15家地市级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中心,力争到2025年建设完备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实现全省学分银行服务体系规范运转。同时,学校深度融入长三角,共建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体系研制、课题攻关研究,推进安徽学分银行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拓宽三教学习成果的应用场景。

二是探索双载体多元协同模式。2018年、2020年,学校相继成立了安徽继续教育公共英语联盟、安徽高校继续教育合作联盟。公共英语联盟提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位外语考试服务,可申请转换“大学英语”课程学分;高校继续教育合作联盟有63家高校与教育机构加入,下设学分银行建设、自考助学服务改革、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等专门委员会。

三是持续积累三教融通实践。学校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了300多门服务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技能示范等主题精品课程;创新“技工院校—学分银行—高等院校”合作和教育评价联动机制,畅通技工院校课程学习成果认证转换评价通道。

四是打造三教协同保障机制。学校以学分银行为抓手,夯实“平台+制度+研究”的保障机制,营造三教协同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建成由门户网站、管理系统、各类信息库和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四大模块组成的学分银行数字化应用平台。目前,平台支持认定课程245门,证书109类。随着《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方案》《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十四五规划》《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编制和实施,学校对照长三角学分银行已有的专业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制订了安徽省8个学历继续教育专业标准课程库。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学分银行建设被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




浙江经验:数智赋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




2014年,浙江开放大学成为国家开放大学首批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试点。浙江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国表示,数字化改革机遇下,浙江开放大学按照“学历+技能+品质生活”的人力资本提升模式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服务模式双线推进,构建了三场景融通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场景互通的核心枢纽,学分银行借助开放大学综合改革契机,在要素融通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搭建服务体系,打通工作渠道。学分银行服务体系按省、市、县、乡镇分为“省管理中心—市级分部—县级分中心—乡镇受理点”四级架构,全省统一部署、分级授权、项目试点、先易后难,实现了全省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二是迭代信息平台,强化服务支撑。学校开发并迭代了学分银行2.0的系统平台,打造了面向社会学习者的服务端、面向服务体系人员的管理端和面向教育主管部门的治理端三端相衔接的智治数据平台,实现了浙里办政务App、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教育魔方等移动端全渠道覆盖。

三是汇聚学习成果,构建数字档案。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档案库,为学习者建立了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的服务平台。

四是推动成果互认,助力人才成长。为推进成人教育学分互认、转换,开大体系先行先试,打通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和学分银行之间的通道,已经推动省内50余所高校通过学分银行参与在线开放课程跨校的学分互认。

五是锚定场景建设,升华成果应用。建立了全省积分标准体系和打造了积分应用场景,创新提出省域积分、区域积分、家庭积分、专属积分等概念。全面建设“学习积分广场”的生活、研旅、图书、培训四大类应用场景,建设市县地方专区,打造全省积分应用“学习有礼”品牌。

六是创新数字赋能,服务数据治理。学校创新建设学分银行驾驶舱,开发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建立了覆盖学分银行全业务链条的多维度、多视角的数据资产图谱,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

张建国表示,未来面对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新需求,学分银行建设将从三个方面多点突破、多维发力:一是进一步落实“一仓一库多应用一门户”的总体建设思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多层级、多维度、多视角的学分银行业务管理服务;二是助力完善和优化浙江省社会人员学历提升服务体系和浙江特色高水平开放大学体系建设;三是继续拓展学分银行服务群体覆盖面,建设好老年教育学分银行。




广东模式:“三位一体”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于2014年启动建设。广东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文清表示,以广东开放大学为支撑,广东正着力打造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学分银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构建数字时代三教融合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学分银行体制机制,纳入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形成跨部门协同建设机制,成立了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由国际资历框架研究的知名学者、专家参与研制全过程。

研制并发布全国首个省级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该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填补了我国教育领域的标准空白。

建立了学分认定和转换的省级制度并在全省高校应用。该制度适用全体高等教育在籍学生以及全省各高校经教育部正式备案或批准的本科、专科专业,同时适用境内外、学历与非学历的学习成果,可通过高等教育不同类型学历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多种通道转换。此外,学校还研制了4项团体标准,搭建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了实体中心,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等,构建了覆盖全省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

广东积极推进创新实践,形成了“广东终身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学分银行制度”的“三位一体”创新模式。该模式两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典型案例;相关研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上海方案:以“申学码”全纳个人学习成果




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于2013年正式成为国开学分银行上海分部。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炜表示,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结合上海实际,进行了适需、适用的本地化探索,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效益,完善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体系,推进了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是建立了学分银行组织架构与服务系统。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了三级管理与服务体系,包括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组),以及68个高校网点和19个学分银行分部。

二是建立了学习成果转换标准体系。包括21个本专科专业学分转换标准、425个非学历证书认定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标准,以及学历教育课程学分替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考的标准。

三是建立了社区(老年)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社区(老年)教育课程申报工作搭建学习成果认定三级评审机制。目前,共9464门课程通过审核进入学分银行社区(老年)教育课程目录,累计存入成绩的学员近40.4万人,存入学习成果超157.5万条。

四是形成了“双证融通”特色项目。该项目作为沟通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创新,建立了教育系统和人社系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学历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互认和转换;共18400名学习者参与项目并从中获益。

五是发展个人学习账户(申学码)建设的2.0版。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研发并上线“申学码”小程序,以此联结个人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和社区(老年)教育学习成果等,将个人不同形式的正规、非正规及非正式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为未来全纳的个人学习账户奠定基础。

下一步,学校将从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建设、推进国家学分银行体系的建立、加快构建学分银行生态圈等方面发力建设。




辽宁路径:书证融通助推三教融合




辽宁开放大学于2013年成为国家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开始启动学分银行建设研究和实践。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发文成立辽宁省学分银行,辽宁开放大学承担建设。辽宁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伊焕斌表示,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分银行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包括获批省财政专项资金、建立认证标准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

一是聚焦“书证融通”,开发学分银行应用场景。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实际需求,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搭建社会服务外延功能平台,聚焦落地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探索开发省级学分银行应用场景。包括制订“1+2+3”书证融通制度架构、构建“3个模块+10个节点”有机构成的书证融通实施路径,以及构建教育厅引导、学分银行督导、教学主体实施、证书方协作的实施体系。

二是聚焦“内涵建设”,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学校开发了11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证融通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包含认证单元2668个,覆盖1.8万个技能点,涉及1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1123个适用岗位。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黄金学分”2762个、书证融通课程“黄金学分”2478个,为66所职业院校859门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建立互认、兑换关系。

三是聚焦“数字化建设”,提升学分银行运行效能,形成标志性成果,服务开放大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体系建设。

下一步,辽宁省学分银行建设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索构建以开放大学体系为主体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二是立足服务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加强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建设;三是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其他省级学分银行,开展合作共建,推动成果和资源的共建、共用、共享。




福建之为:服务开放教育学历与非学历融通发展




2014年,福建开放大学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2018年9月,福建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立,由省教育厅主办,下设管理中心,由福建开放大学具体负责学分银行的运营管理与业务开展。

福建开放大学副校长李正光表示,学分银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立了福建开大体系共同推进学历和非学历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为在校生提供了高质量职业培训,增强了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积极发挥了学分银行的“沟通桥梁”和“资源链接”作用,扭转了学生的学风。

一是福建开大体系一体化开展培训。学校一体化开展1+X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培训方案统一制订、培训管理统一要求、培训课程统一质量、培训考核统一标准、培训收入统筹安排等,以此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1年7—12月期间,福建开大体系开展了8期1+X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培训项目贴近学生和社会需求。向全省开大学生发放并回收5600多份调查问卷,最终确定了6项培训项目。

三是确保培训质量。严禁培训外包,所有培训班均由开大系统自己举办。每个培训班都安排至少1名省校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开班仪式,1名省校处级以下干部参与线下培训全过程,线下培训期间学员每天签到4次,培训过程全程录像。

四是建设学习成果转换标准。学习成果转换标准坚持实质等效的原则,按专业组建专家小组。专家小组以模块的知识、技能、能力为依据,对非学历证书的考核内容和要求与学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认定。目前,学校已完成6个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建设,形成了69个非学历证书认定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标准;27条学历课程认定为不同层次学历课程的标准。

书证融通职业技能培训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技能提升、推动学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融合发展的有效实践和重要途径。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进开展书证融通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