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4年农民学分银行潜山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后,安徽省农民学分银行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2025年2月27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2025级成人专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开学典礼与安徽高校继续教育合作联盟服务农民学历与技能提升座谈会在阜阳市颍上县顺利召开。本次活动聚焦“深化试点应用、服务乡村振兴”,标志着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农民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迈入新阶段。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合肥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开放大学、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农广校体系、颍上县政府等多所单位代表参会,探讨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试点升级:从潜山到颍上,探索可复制经验
安徽省农民学分银行于2024年在潜山市率先启动改革,已为50名农民学员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在深化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农广校体系紧密协作,共同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农民学分银行”实践模式。在学分银行框架下,将农民参与的技能培训、生产经营、非遗传承等实践活动转化为可量化、可流通的学分,通过学分转换打通了“技能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成长通道。这种将“土经验”转化为“真学分”的机制,让农民朋友真切感受到:田间地头的每一滴汗水,都能成为人生进阶的坚实台阶。
2025年,试点深化至颍上县,重点探索规模化推广机制。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克让表示,“学校依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优势,开发“农技实操+经济管理+政策应用”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并在框架下,探索学习成果存储与转换,实现非学历学习成果和学历学分的无缝衔接。”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钱丰收在开学典礼中表示:“颍上试点是基于对潜山经验的深化实践,通过强化政策协同、完善数字化支持平台、优化学分认定标准,推动农民学分银行深入实践,探索可复制的安徽方案。”
机制创新:以学分银行为主体,构建“三维支撑”体系
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于2020年12月获批成立,由安徽开放大学负责学分银行具体的建设、管理、运行等工作。为更好的支持农民学分银行的深入开展,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性推出三大深化举措:
方案深化:指导制定《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的学习成果存储、认定和转换(试点)的实施方案》,涵盖非学历培训、职业证书、农民实践成果与学历教育的转换规则。
平台升级:在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中开发“农民学分银行”专区,与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实现数据对接,提供“学习—存储—应用—查询”一站式服务。
便民档案: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接入 “皖事通 ”“皖政通”,学习者一键登录即可纵览学分银行个人学习档案全景,在线简便存储学习成果,一键提交成果认证与转换申请,流程大幅精简,效率显著提升。
针对新平台应用,开学典礼中特别增加了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平台培训,引导学员激活学分银行账户,创建终身学习档案。
学员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成“双提升”受益者
开学典礼上,彭俊艳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我们一边从事农民实践工作,一边将实践积累成学分对接学历教育,实现学历与专业能力的双方面提升,学分银行切实的使我们受益”,据悉,2024级潜山县试点学员的相关培训与实践经历,已存入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并与学历学分进行转换,涉及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员培训合格结业证书、创办农业企业规模等培训与实践经历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姚咏表示:“农民学员在田间地头的生产经验、合作社管理实践等‘隐形知识’,经专家评估后也可转化为学分,真正体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专委会建设:多方协同打造长效引擎
座谈会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合肥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开放大学、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农广校体系等与会代表交流了学分银行建设情况和农民学历提升路径。联盟理事长、合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宝指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安徽开放大学依托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安徽省农广校体系,在服务农民学历与技能提升专门委员会的指导下,有序推进农民学习成果的认证应用,是从继续教育的角度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举措。
展望未来:构建农民成长新生态
“我们将加大对农民学分银行试点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共建共享理念深化跨区域、跨机构协作机制,推动学分的互认与转换,为农民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颍上县委常委、副县长侯欣岐说。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农民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任崔艺志说:“学分银行建设大有可为,全省农广校体系要在农民学分银行试点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上集中持续发力,为广大农民学历与技能提升想办法、用实招、出成果。”未来,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将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为指导,持续构建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指导高校继续开展农民学分银行实践应用,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政府主导、院校支撑、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助力更多农民实现学历与能力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通讯员:赵嘉茜;审核:钱丰收:编发:赵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