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上,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安徽开放大学申报的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数字赋能 一体化推进区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整体转型的园区模式”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联合编辑的《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典型案例汇编(第二辑)》。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园区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得国家级认可,更彰显了其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先行探索精神与责任担当,以质量和成效为继续教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安徽方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园区模式。安徽省教育厅依托安徽开放大学建设园区,以全省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为“载体”,构建“政府引领、高校联盟、学分银行和百校联动”融合的“一体四融”教育共同体,聚焦“‘共生式’公共支持服务体系”“继续教育共同体”“‘互联网+’人才培养新教学模式”多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高校师生满意度超过95%,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领、数字赋能、高校联动、园区服务、规范有序、创新发展”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融合之路,形成省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数字化整体转型的“园区模式”。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资源供给服务百万学子的园区模式。园区入驻高校及教育机构150多所(其中,安徽省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校已实现100%入驻),1万多名教师参与教学,140多万学习者因此受益(其中,网络自考助学考生突破5000人,助力2万名“求学圆梦行动计划”学员完成学业)。形成“自建、共建、联盟、项目”四式共享的资源建设模式,建设云端“课程超市”和“乡村振兴学院”,在线课程资源总量已达84万多条,视频资源超过60万讲,视频学习总时长超过10000万小时。
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强化服务继续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园区模式。园区在省教育厅的组织协调下联合百余所高校,在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促进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实践,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构建内含8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远程化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提供个性化、全流程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服务,为省教育厅开展常态监测、检查评估等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依托园区建设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80多万学习者建立账户存储学习成果1000万个,建成153个覆盖全省的认证中心,推动全国首个农民学分银行、产业工人学分银行实体运行。
据悉,此次案例汇编由教育部统筹组织专家团队精心策划,经跟踪指导和充分调研,系统提炼各地优秀实践经验,最终呈现了52个具有较强代表性、典型性的项目案例。此次案例的成功入选和推广,充分展现了园区在深化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推动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面的创新成效。未来,安徽开放大学、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将继续加强“数字赋能+园区模式”的深度融合,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贡献更多“安徽智慧”。
(通讯员:陈雨倩;审核:钱丰收;编发:陈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