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深化学分银行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11月1日,由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安徽开放大学承办的学分银行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研讨活动在安徽绩溪召开。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松,安徽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杜爱玉,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出席活动,来自安徽、山西、辽宁、江苏、云南、浙江、重庆等地的7所开放大学分管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活动由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部(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常务副部长王然主持。

李松指出,我国各省、市学分银行建设成效显著,已在制度设计、服务模式、应用场景、技术支撑及实践应用等多个维度,实现了从零到一、由点及面、积少成多的系统性突破,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学分银行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他提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第一,转变思维范式,坚持需求导向。第二,深化服务内涵,突破“最后一公里”。在持续扩大学分银行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更要注重拓展服务的深度与价值。第三,拥抱数智技术,赋能流程重塑。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学分银行中的应用。第四,强化标准引领,筑牢公信基石。加强标准应用与推广,切实提升学习成果认证的权威性与社会公信力,为构建全国统一的资历框架奠定坚实基础。

杜爱玉在致辞中介绍了安徽分部的办学情况和近年来学分银行的实践举措。她指出,学校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按照“政府引领、数字赋能、高校联动、规范有序”原则推进安徽学分银行建设,在平台搭建、服务拓展、场景创新上成效突出。她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发展重要突破口,学分银行数字化建设关乎学习型社会构建质量,本次研讨为交流互鉴提供关键平台,学校将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在国家开放大学、安徽省教育厅指导下深化学分银行建设,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贡献安徽力量、开放大学力量。

李斌在致辞中介绍了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宣城开放大学的办学实践。他指出,学校依托开放教育办学体系,在全市7个县(市、区)建成“1个市级认证分中心+N个县级服务点+1个职院专业机构”的服务网络,梳理了59个跨学科学习成果目录,累计服务用户7192人,记录学习成果8288条、总学时达36.86万小时,探索 “三通”培养模式,嵌入非遗、乡村振兴课程认证。他表示将以本次研讨为平台借鉴经验,深化学分银行建设,助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与会7所省、市开放大学交流了各地学分银行在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实践成果与案例经验,并就当前学分银行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后续工作推进路径及试点创新方向等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学分银行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研讨活动,搭建了交流互鉴平台,有利于凝聚共识、破解建设难点、共享经验,对提升学分银行数字化服务能力有重要启发,助力区域学分银行相关建设提质增效,为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贡献力量。
(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赵嘉茜;审核:钱丰收;编发:沈馨雅)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