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欢迎您!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平台首页 > 教学科研

持续发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引擎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29】


2022126日,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圆满落下帷幕,比赛贯彻落实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发挥了教学能力比赛总体思路的四个促进作用,持续成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

一、比赛方案与特点

202165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赛执委函〔202124号),611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网公布了《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2021123日发布了《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有关事项的通知》。总体来说,2021年比赛方案在延续了上一年度比赛方案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政策形势的新要求和比赛出现的新问题,做了一些调整与完善,其中修订完善之处突显了比赛的新要求。下面就其几个重要的变化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具有新高度

指导思想是2019年比赛方案新增加的内容,是引领比赛的风向标,2021年持续按照最新要求进行调整,具有新的高度。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贯彻职教大会精神

2021412日至1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科学审视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成就贡献,分析并指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与实践路径。方案及时增加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

2.落实提质培优部署

2020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职教20的重要载体,是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实挑战的重要举措。方案在指导思想中继续强调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按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部署的要求。

3.微调总体思路内容

比赛方案继续发挥总体思路的四个促进作用,将以赛促学调整为以赛促研,专门强调教学团队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交的参赛资料承载着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研究、创新和实践成果,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竞赛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比赛促进教师转变身份,由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4.深化四个引导内涵

比赛方案继续强调四个引导,深化四个引导的内涵,一是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二是引导各地各校切实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三是引导各地各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续提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高职扩招生源多元化等新形势下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四是引导各地各校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推动示范性教学,促进能说会做双师型教师成长。

 

(二)比赛要求增加新内容

 

比赛要求是指导参赛的核心内容,是落实比赛指导思想的重要载体。2021年比赛方案中的教学要求变化幅度比较大,既增加了新条目,也调整了新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内容更加细化

比赛方案新增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强调要根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体现产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强调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内容

2.教学设计更加具体

比赛方案强调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新增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教师要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技能)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明确行动导向教学还包括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

3.教学实施强调实效

比赛方案强调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采用有效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关注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中要充分展示),要收集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信息(而非简单的学生学习分数),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评价注重改革

教学评价是比赛方案新增加的内容,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特别强调了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同时鼓励教师借助线上平台和软件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

5.教学反思体现研究

教学反思也是比赛方案新增加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以赛促研的要求,具体明确了教学实施后要充分反思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总结在课程思政、素养教育、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

(三)比赛规则进行新调整

比赛规则是保证和保障参赛团队进行公平公正竞争的具体措施,2021年继续对部分比赛规则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具体措施体现如下:

1.参赛内容不重复由专业大类调为专业类

为了推进新版专业目录的实施,要求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完成新旧专业对照,然后报名参赛;同时为了解决专业大类中实际专业点有多有少的问题,方案明确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一组和二组)作品仅要求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

2.对参赛教师构成及教龄进行限定和引导

比赛方案首次要求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教学团队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仅指教师系列、以院校聘用为准)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人员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含);各代表队中至少有一个参赛教学团队的主要参与成员来自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个别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的特殊情况可作说明)。

3.对文档材料、作品命名进行了规范管理

比赛方案更加强调真实,回归教学本身。对提交材料继续强调规范、简明、完整、朴实,要求文档材料的正文使用小四号字、单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强调作品名称应与课程标准中所选模块、项目、单元或任务的名称保持一致,表述精准、简明,禁止任何形式的文饰隐喻或刻意包装。

4.对课堂实录视频的真实性提出具体要求

比赛方案要求课堂实录视频应在实际教学(含顶岗实习)场所拍摄,参与教学的应是授课班级的全体学生,若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实际等情况设计实施分班教学,需在课程标准、教案或教学实施报告中进行专门说明。因此,教学视频中的教学场所、场景布置、班级人数、师生服装等应真实、符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杜绝过度包装。

5.增加专业(技能)课程二组的参赛名额

专业(技能)课程二组是最能体现职教特色的组别,为了鼓励更多参赛内容能够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更多参赛教学能够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中高职组的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各增加了30个名额,惠及到大多数代表队。

6.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适时调整了决赛方案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在基本保持以往比赛方案总体框架的前提下,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比赛方式调整为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题、实时录制,限时上传、取消答辩,评审方式调整为网络评审、综合评定

二、参赛情况及分析

(一)参赛作品情况及分析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报名系统共收到881件作品,其中,中职组465件(公共基础课程组88件、专业技能课程一组244件、专业技能课程二组133件);高职416件(公共基础课程组63件、专业课程一组224件、专业课程二组129件)。

1.连续三年参赛率保持在95%以上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共参赛881件作品(分配名额总数893),参赛率为98.66%,从图1中可以看出连续三年的参赛率均超过95%2021年参赛率比2017年的82.2%201888.1%均增长了10个及以上百分点。高职组的32个代表队全部足额参赛,中职组仅有3个代表队未足额参赛(图2),西藏中职缺额8个、新疆中职缺额3个、海南中职缺额1个。高参赛率也体现了各地各校对这项全国职教战线重要赛事的高度重视。

2.中职组参赛作品覆盖10门公共基础课程、16个专业大类

中职组参赛作品465件(参赛率为97.48%)。其中,公共基础课程组88件作品,涉及10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一组244件作品,涉及16个专业大类;专业技能课程二组133件作品,涉及16个专业大类。

3.高职组参赛作品覆盖14门公共基础课程、19个专业大类

高职组参赛作品416件(参赛率为100%)。其中,公共基础课程组63件作品,涉及14门课程;专业课程一组224件作品,覆盖19个专业大类;专业课程二组129件作品,覆盖19个专业大类。

(二)参赛教师情况及分析

    1.四人组队持续上升

881支参赛教学团队共有参赛教师3384名,涉及774个学校(单位)。如图3所示,4人教学团队有745支(占84.56%)、3人教学团队有134支(占15.21%)、2人教学团队2支(占0.23%),参赛队均人数3.84,为历史新高,进一步说明了职业院校对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

2. 女性占比超过七成

经统计3384名报名参赛教师中,女性2409人、占比71.19%,男性975人、占比28.81%(如图4所示),这也符合职业院校教师性别的实际情况。

    

    3.年轻教师是主力军

参赛教师平均年龄为37.3岁,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61岁,40岁以下(含)有2470人,占比72.99%。从图5中可以看出,连续三年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参赛教师占比均为最高,2021年有2006人、占比59.28%,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数。

    

  4. 6~15年教龄占一半

参赛教师平均教龄为12.12年,162人填写教龄为2年、78人填写30年以上教龄,10年以下(含)有1570人(占46.39%)。从图6中可以看出,连续三年教龄在6-15年占比均为最高,2021年有1709人,占到50.50%

  

  5.本科和硕士为主体

参赛教师学历为专科以下有3人(占0.09%)、专科有27人(占0.80%)、本科有1762人(占52.07%)、硕士有1514人(占44.74%)、博士有78人(占2.30%)。从图7可以看出,连续三年参赛教师学历均以本科和硕士为主,2021年本科和硕士有3276人,占到96.81%

  

6.中级职称参赛踊跃

参赛教师职称为未定级的有157人(占4.64%)、初级有560人(占16.55%)、中级有1598人(占47.22%)、副高有945人(占27.93%)、正高有124人(占3.66%)。从图8可以看出,连续三年中级职称占比较高,其次是副高和初级,从参赛人员构成来看,正高职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7.一线教师达到七成

参赛教师为校领导有71人(占2.10%)、系部(分院)负责人有355名(占比10.49%)、教研室负责人有583名(占比17.23%)、普通教师有2375人(占比70.18%)。从图9可以看出,连续三年参赛教师均以一线教师为主。

三、存在不足与建议

(一)不足之处

教学能力比赛经过2019年的较大幅度调整,虽然调整后已经有了两年的比赛经历,但从参赛团队提交的资料和决赛现场教学团队的展示情况看,部分参赛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待规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有关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有的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按照教育部有关司文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存在格式不规范、条目不齐全、目标表述不清晰、课程体系构建逻辑不完整、缺乏职教类型教育特征等问题,甚至有的教学团队提交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是学校真实使用的。

2.课程标准还有待落实

课程标准应当具体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要求,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如,部颁课程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X证书制度内容等),参考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科学、规范制定。

有的公共基础课程提交的课程标准还没有落实部颁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模块设计还比较传统、内容选择还比较陈旧、教学要求表述还不清晰、参赛内容及其教学安排还不符合“连续、完整、最少学时”等要求。

3.教案设计注重形式弱化内容

教案是教学实施的详细设计文档,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考核、所用到的资源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个别参赛教案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脱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不一致;有的过度注重教案的外在表现形式、忽视教案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功夫用在包装上;有的若干课次教案之间缺乏关联、衔接和梯度,或者设计理念与教学组织、活动安排不一致。

4.课堂教学视频关注“教师”忽视“学生”

课堂教学视频是考察教学实施的主要材料,是检验教案中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执行,以及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的重要素材。

有些课堂实录视频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忽略学生的主体性,镜头始终聚焦老师,学生的活动仅从教师的镜头体现,甚至有的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拍摄,忘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5.教学实施报告及介绍依然存在范式化

教学实施报告是2019年新增加的参赛文档内容,教学实施报告介绍是2020年新增加的展示内容,包括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和反思改进措施等内容,2021年更加突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要求。

有的教学实施报告及介绍仍然存在模板化、模式化的倾向,面面俱到的多,聚焦特色亮点的少;讲设计的多,说实施的少;图表用得多,有效佐证少;陈词旧调、套用大话的泛泛而谈多,体现时代新要求、教改新成效的个性特色少。

6.决赛教学展示应变能力不够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021年的决赛方式调整为“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题、实时录制,限时上传、取消答辩”,教学展示由之前的“无学生教学展示”调整为“学生参与”的教学展示,一些教学团队对“学生参与”理解不到位,授课教师的注意力和眼神互动均没有集中在面前的学生身上,眼中全是镜头,看不见眼前的学生;另外“校内场所”的有效利用也不够充分,尤其是大型设施设备的有效使用。

(二)改进建议

一是认真领会比赛方案的内涵要求

比赛方案既是教师的参赛指南,也是促进教师日常教学改革的抓手,因此要认真领会比赛方案深层次的内涵要求,积极落实“四个引导”的具体要求,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促进职业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教法、教材的研究和实践,推动示范性教学,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

二是扎实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是重要的一环,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能力比赛抓手的作用,引导教师积极探索项目式、情景式教学等“行动导向”新教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特别要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的生源多元化和需求多样化,开展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做好课程设计、规范教案编写,实施有效教学、推动课堂革命;应当转变思维、积极探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多维度、综合性的学情分析、资源供给、过程监测、智能评价、教学诊断等,进行实实在在的“课堂革命”。

三是切实做好校市省各级赛事

每年能够代表地方参加国家级比赛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如何有效发挥校市省各级赛事的作用,至关重要。各职业院校应当经常性地开展校内教师教学层面的“比武”,广泛发动全校专任教师参与形式多样、难度适中、简便易行的教学比赛,尤其是体现真实课堂的教学比赛,以此作为“杠杆”撬动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市级、省级比赛既可以按照当年全国比赛的方案完成“规定动作”,也应当结合本地职业教育的特色创新“自选动作”;既应当按照比赛成绩遴选各组别的参赛教学团队,也可以按照竞赛制度组织跨校、校企、东西协作;既要选拔出真实进行教改创新探索的优秀教师,也要锻炼出能够指导一线教师教学的评审专家。

总之,比赛既是一个抓手,引导教学团队关注职教发展、推进改革创新、注重协作教研;比赛也是一个“杠杆”,撬动职业院校回归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难题、服务学生成长。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5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姜丽萍.持续发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引擎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