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高起专)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90206
一、专业基本情况
办学层次:高起专
学习形式:业余
学制: 2.5年
修读年限:2.5年—4.5年
所属专业大类(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会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依托学校“教育学学科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优势,传承我校“优质、开放、共享”精神,通过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包括:
职业岗位描述 | 对应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 | 支撑课程 |
办公室文员岗位 | 知识:系统掌握秘书学、应用写作、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具备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和会议管理 能力: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熟练开展办公室文员岗位工作,具有最基本的处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 素质:具有较强的文书拟写与处理、接待工作、档案工作、会议组织、信息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协调沟通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社会调研研究与方法、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行政组织学、管理基础、公共行政学等
|
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工作
| 知识:掌握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管理活动的能力;具有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处理相关岗位事务能力。 素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管理基础、公共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个人与团队管理、监督学、社区治理、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通识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六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和“四史”学习教育专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开设大学英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南等课程。专业课主要是管理学基础、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社会保障学、经济学基础、监督学、行政组织学。
五、教学形式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教师配置主要依托的是“行政管理教学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17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14人,讲师1人。学历方面,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4人;年龄结构上,50-59岁3人,40-50岁3人,30-40岁9人,30岁以下3人。已形成了以徐和平教授、吴小建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 姚何煜副教授、李若婧副教授为重要成员,王欣、王俊、王永智、张莉莉等为学术骨干,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学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学团队,这是一支由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和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的一线教学团队。行政管理专科的所有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均由团队教师负责管理。
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开展,课程依据需要组织线下教学,各专业结合实际安排虚拟实验课程。
(一)线上教学
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由主持教师在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整体设计、模块安排、任务驱动、多元交互、立体评价的原则科学设计线上教学过程。线上教学设计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落实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使用教学资源。
(二)线下教学
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依据需要组织线下教学。线下教学组织形式有“省校组织”、“学习中心组织”及“自主安排”三种。“省校组织”面向专业核心课程,由省校统一安排,围绕课程总结、重难点及复习指导,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组织教师录制辅导视频并上传至平台。“学习中心组织”由各学习中心组织安排面授辅导和实践环节。“自主安排”由各学习中心自主决定是否安排线下教学活动。
六、学时与学分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总学时不低于1600学时。学时与学分按照18学时计1学分进行换算。依据《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业余)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试行)》认定与转换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自学考试单科课程、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课程超市”课程等内容的学分认定与转换,学生可申请相应课程学分认证。
七、考核、毕业学分要求
(一)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课程其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二)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可累计和转换)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为2.5年,最低毕业年限2.5年,学籍4.5年有效。在修业年限内,所修课程成绩合格才可获得该课程学分。
毕业时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并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经审核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八、教学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个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教务处、各学院分工负责。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未来若干年内,要建成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适当,知识与能力结构相当,“专兼结合、数量够用、层次较高”的教学团队。
(2)制度保障
为保障教学改革有章可循、顺利实施,依据自身办学实情制定教学管理、课程考核、学籍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等规章制度,组织专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计划,不断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协同教务处、各学院、系统分校、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建立联动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保障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顺利便捷。
(3)资金保障
拟投入大量经费用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其中,课程建设按照专业核心课程6万元/门、其他课程按照3万元/门计算,行政管理专科五个模块14门课程共投入54万元,将会有效保障课程建设的质量。
(4)加强学术研究
专业教学体系的形成需要以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为前提。为了把教学与研究挂起钩来,要努力探索、不断完善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相关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利用多种媒体组织教学,即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不断探索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多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性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
(5)加强资源建设
课程责任教师或主持教师要定期更新网上教学资源,做好导学及网上教学及教研工作,加强与学生及分校教师的互动。
九、教学进程表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 程 类别 | 序 号 | 课程 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
线 上 教 学 | 线 下 教 学 | 实 验 实 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过 程 性 考 核 | 终结性 考核 | |||||||
闭卷 | 开卷 | |||||||||||||||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学习指南 | 2 | 36 | 36 | √ | √ | √ | ||||||||
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54 | 36 | 18 | √ | √ | √ | ||||||||
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54 | 54 | √ | √ | √ |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72 | 72 | √ | √ | √ | |||||||||
5 | 形势与政策1 | 0.5 | 9 | 9 | √ | √ | √ | |||||||||
6 | 形势与政策2 | 0.5 | 9 | 9 | √ | √ | √ | |||||||||
7 | 形势与政策3 | 0.5 | 9 | 9 | √ | √ | √ | |||||||||
8 | 形势与政策4 | 0.5 | 9 | 9 | √ | √ | √ | |||||||||
9 | “四史”学习教育专题 | 2 | 36 | 36 | √ | √ | √ | |||||||||
1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 | 54 | 54 | √ | √ | √ | |||||||||
11 | 大学英语(专)1 | 2 | 36 | 36 | √ | √ | √ | |||||||||
12 | 大学英语(专)2 | 2 | 36 | 36 | √ | √ | √ | |||||||||
小计 | 23 | 414 | 396 | 18 | 279 | 117 | 9 | 9 | ||||||||
专 业 基础课 | 13 | 管理学基础 | 4 | 72 | 68 | 4 | √ | √ | √ | |||||||
14 | 公共行政学 | 4 | 72 | 68 | 4 | √ | √ | √ | ||||||||
15 | 政治学原理 | 4 | 72 | 68 | 4 | √ | √ | √ | ||||||||
16 |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 | 4 | 72 | 68 | 4 | √ | ||||||||||
小计 | 16 | 288 | 272 | 16 | 144 | 144 | √ | √ | ||||||||
专业核心课 | 17 | 社会保障学 | 4 | 72 | 36 | 36 | √ | √ | √ | |||||||
18 | 经济学基础 | 4 | 72 | 54 | 18 | √ | √ | √ | ||||||||
19 | 监督学 | 4 | 72 | 54 | 18 | √ | √ | √ | ||||||||
20 | 行政组织学 | 4 | 72 | 54 | 18 | √ | √ | √ | ||||||||
小计 | 16 | 288 | 198 | 90 | 216 | 72 | ||||||||||
职业拓展课 | 21 | 公共关系学 | 3 | 54 | 36 | 18 | √ | √ | ||||||||
22 | 简明中国古代史 | 3 | 54 | 36 | 18 | √ | √ | |||||||||
23 | 国家公务员制度 | 3 | 54 | 36 | 18 | √ | √ | |||||||||
24 | 个人与团队管理 | 3 | 54 | 36 | 18 | √ | √ | |||||||||
25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 3 | 54 | 36 | 18 | √ | √ | |||||||||
26 | 网络舆情管理学 | 3 | 54 | 36 | 18 | √ | √ | |||||||||
27 | 中国行政史 | 3 | 54 | 36 | 18 | √ | √ | |||||||||
小 计 | 21 | 378 | 252 | 126 | 108 | 108 | 162 | |||||||||
通识课 | 28 |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 1 | 18 | 18 | √ | √ | |||||||||
29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36 | √ | √ | ||||||||||
30 | 安徽地域文化 | 2 | 36 | 36 | √ | √ | ||||||||||
31 | 管理方法与艺术 | 2 | 36 | 36 | √ | √ | ||||||||||
小 计 | 7 | 126 | 126 | 36 | 90 |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32 | 毕业实践 | 8 | 144 | 48 | 96 | √ | |||||||||
小计 | 8 | 144 | 48 | 96 | ||||||||||||
合 计 | 89 | 1638 | 1292 | 346 | 459 | 459 | 333 | 243 | 144 | |||||||
百分比(%) | 79 | 21 | 28 | 28 | 20 | 15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