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学校首页 > 指南介绍 > 专业介绍

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

发布时间: 2024-03-26 作者: 阅读次数:

安徽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302 

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习形式:业余

学制:2.5年

修读年限:2.5年4.5  

所属学科门类(本科):法学

学位授予门类(本科):法学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旨在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崇高社会工作专业情怀理念,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实务技能,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社会服务与公益团体和机构,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实务操作以及社会工作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热爱社会工作事业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认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发生发展的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素质结构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具有公益意识;

3)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5)熟悉并自觉遵守职业伦理和规范。

(二)知识结构要求

1)树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2)了解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熟悉社会福利领域相关政策;

3)熟悉社会工作理论;

4)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术;

5)掌握人文社会学科等多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广泛的学科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视野。

(三)能力结构要求

基本能力:

1)具有基本的英文语言和良好中文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具有知识迁移与不断创新的能力;

4)具有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与自我成长的能力;

5)具有跨学科合作意识以及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的能力;

专业能力:

6)具有熟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分析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7)掌握基本的社会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社会研究能力;

8)具有推动政策完善与社会进步的倡导能力。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通识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六个模块。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和“四史”学习教育专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开设大学英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南等课程。

专业课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社会保障学(本)、社会心理学(本)、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学概论(本)、社会统计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实务专题讲座、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区矫治、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本)、西方社会学、司法社会工作等内容。

职业拓展课开设有适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社会组织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实务、法律社会学等课程。

通识课开设有管理方法与艺术、实用法律基础、安徽地域文化(本)、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等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为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有关实务技能,提高工作发展能力,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可以报考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等不同等级的社会工作师。

五、师资力量及教学形式

(一)师资力量

为适应本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结构合理、动态开放”为原则,建设了一支业务精湛、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本专业共有校内专职教师25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3人。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23人,本科2人;年龄结构上,51-59岁3人,41-50岁6人,31-40岁13人,30岁以下3人。已形成了教授为带头人,副教授等为学术骨干,年龄层次、知识构成、学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和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聘有一批具有丰富社工实务经验、较强实务能力和理论教学能力的行业骨干、行政部门的业务主管等校外兼职教师。

(二)教学形式

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线上教学。在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整体设计、模块安排、任务驱动、多元交互、立体评价的原则科学设计线上教学过程,并依托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开展。

2.线下教学。组织形式有“学校组织”“学习中心协助组织”及“根据需要安排”三种。“省校组织”面向专业核心课程,由省校统一安排,围绕课程总结、重难点及复习指导,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组织教师录制辅导视频并上传至平台。“学习中心组织”由各学习中心组织协助安排面授辅导和实践环节。“根据需要安排”则根据学生需求安排线下教学活动。

为使学生掌握有关实务技能,提高工作发展能力,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可以报考不同等级的社会工作师。本专业还设计了课程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采取案例教学、专业辩论、实地参观、虚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则通过专业见习、综合能力实训和毕业论文三种方式培养学生实务动手能力。

六、学时与学分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总学时数不低于1600学时。实行完全学分制,18学时计为1个学分。

鼓励学生在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存储相关学习成果,符合学校关于学分认证与成果转换等规定的,可申请相应课程学分认证。具体参照《安徽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位英语学习成果存储认定与转换实施细则(试行)》《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业余)课程学分认定及转换规则(试行)》以及技师现有3个专业认定转换实施方案等。

七、考核、毕业学分要求

(一)考核

课程考核是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均为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课程其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职业拓展课和通识课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可累计和转换)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为2.5年,最低毕业年限2.5年,学籍4.5年有效。学生在修业年限内,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德、智、体、美、劳考核合格,经审核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

 (三)学位授予

凡具有我校学籍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业余)本科毕业生,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可申请授予本科学士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品行端正。

2)修完按教学计划规定应修的全部课程,经审核准予毕业,且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含70分),学分认定转换课程成绩视同达标。

3)英语成绩合格:学生应参加安徽继续教育公共英语联盟学士学位英语等考试且成绩合格。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有效时间范围为取得安徽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籍至毕业前。

4)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

取得毕业资格当年进行申报,且只能申请一次。

八、教学实施保障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调查问卷、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督导评教等方式全方位监控教学过程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九、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

(一)《社会保障学(本)》

程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保障的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问题;掌握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发展趋势。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功能和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的管理、基金、法规等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改革过程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二)《社会心理学(本)》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侧重社会行为研究的微观社会心理学与侧重社会结构研究的宏观社会心理学的异同,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特别是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学会调节自我及人际关系。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历史、理论、方法及相关的知识体系。

(三)《社会调查方法》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工作的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分理论和实践方法两个部分。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等。

(四)《社会统计学》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按照变量的四个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课程详细阐述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的操作程序及具体方法,并结合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一门初、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课程内容限定在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范围之内。

(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进行工作,必须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对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做科学性的研究,尝试以完整的角度和较大的范畴来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过程,包括生物、训练、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物理力量等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达到助人的目的,必须具有完整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科际整合的学科,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架构,它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与心理学理论联结起来,成为社会工作实务必须应用的基本知识。本门课的中心是分析人类行为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社会学概论(本)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理论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并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系统介绍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社会学的微观(社会化、角色和家庭等)和宏观研究领域(制度、组织、社区、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转型等)、社会学各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的关联。

(七)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课程目标:加强学生的专业价值与伦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实务工作中恰当思考和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追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思想源头;综述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一般性问题;剖析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教育的基本问题。讨论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本土化问题等。 

(八)社会政策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在思考社会政策问题时形成一种开放的、寻求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的意识和习惯,并帮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运行机制和发展的规律。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社会政策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理论问题。介绍了国外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社会政策研究者对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解释,比较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联系和区别;依据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特征,介绍了与之相关的理论背景和社会背景。

(九)西方社会学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其实也是多元而开放的,从而为全面而准确地理解社会学学科提供西方学理的基础。同时,也培养和熏陶学生具有理性开放的学术情怀。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它遵循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传统的主题,即一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稳定,二是社会变迁或社会发展,介绍了西方社会流行的社会学理论,内容包括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对社会研究所具有的意义。

(十)社会工作行政(本)

课程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运作程序、实施方法和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宏观和微观的行政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特别是对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进行深入地了解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阐明社会工作行政基本概念,讲述社会工作行政的组织建构理论、运作模式与领导理论与决策方法;介绍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制订,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过程与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与评估;介绍社会工作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探讨社会工作行政的立法与监督等法律建设问题。 

(十一)社会工作实务专题讲座

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和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相对接。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社会工作及其知识的本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实践;社会工作理论部分介绍了心理社会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入理论、系统及生态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工作实务部分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

(十二)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在已掌握了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后,能具体地服务于青少年,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全面阐释了青少年时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青少年阶段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解决,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灵活进行社会工作实务。

(十三)家庭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婚姻家庭的现状和趋势,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掌握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开展家庭社会工作实务,调适家庭关系,辅导特殊家庭,帮助家庭应对家庭危机,为做好家庭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与内容、家庭过程、家庭社会学主要理论、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家庭关系及适应、家庭危机及应对、特殊家庭及辅导等。 

(十四)老年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领域。它包括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内容。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哲学和价值基础,有关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老年社会工作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基础等;实务部分则主要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行政、社会政策。 

(十五)社区矫治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矫治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以帮助矫治对象回归社会,实现社区矫治的根本目的。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社区矫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包括:社区矫治的起源和发展、社区矫治过程、专业关系建立、资料收集、矫治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社区矫治计划、介入理念、社区矫治直接介入、社区矫治间接介入、社区新闻矫治跟进与评估等。  

(十六)司法社会工作

课程目标: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在司法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毕业后能够具备在司法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能力。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讲解社会工作介入司法体系及其过程中,由专业人士与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缓刑、管制等违法犯罪人员提供的教育、培训及辅助服务,使其得到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化,成为其中的正常人员的过程。 

十、教学进程表

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各学期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实践实训

过程性考核

终结性

考核

考试闭卷

考查开卷

公共基础课

1

学习指南

2

36

36

0

0

36






2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54

54

0

0

54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54

36

18

0

54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54

36

18


54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54

0

0


54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90

90

0

0


90





7

形势与政策1

0.5

9

9

0

0

9






8

形势与政策2

0.5

9

9

0

0


9





9

形势与政策3

0.5

9

9

0

0



9




10

形势与政策4

0.5

9

9

0

0




9



11

“四史”学习教育专题

1

18

18

0

0

18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54

54

0

0

54






13

大学英语(本)1

2

36

36

0

0

36






14

大学英语(本)2

2

36

36

0

0


36






  

29

522

486

36

0

315

189

9

9





专业基础课

15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3

54

24

21

9



54




16

社会保障学(本)

4

72

33

30

9


72





17

社会心理学(本)

4

72

30

24

18



72




18

社会调查方法

4

72

24

21

27


72





19

社会学概论(本)

4

72

27

27

18

72






20

社会统计学

4

72

27

27

18




72



2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3

54

24

21

9




54




 

26

468

189

171

108

72

144

126

126





专业核心课

22

*社会工作实务专题讲座

4

72

18

27

27



72




23

*家庭社会工作

3

54

18

18

18


54





24

*青少年社会工作

3

54

24

21

9



54




25

*老年社会工作

3

54

18

18

18





54


26

*社区矫治

3

54

18

18

18




54



27

*社会政策

4

72

33

30

9



72




28

*社会工作行政(本)

3

54

24

21

9




54



29

*西方社会学

3

54

24

21

9



54




30

*司法社会工作

3

54

18

18

18





54



 

29

522

195

192

135


54

252

108

108




31

社会组织管理

3

54

24

21

9



54




32

应急救援管理实务

4

72

33

30

9




72



33

法律社会学

3

54

24

21

9




54




任选1门,小计

10

180

81

72

27



54

126





通识课

34

管理方法与艺术

2

36

27

0

9


36





35

实用法律基础

3

54

45

0

9



54




36

安徽地域文化(本)

2

36

27

0

9


36





37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1

18

18

0

0

18







任选1门,小计

8

144

117

0

27

18

72

54






38

社会实践(专业见习)

2

36

12

0

24




36



39

社会实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实训)

3

54

18

0

36




54



40

毕业论文

5

90

4

0

86





90




小计

10

180

34

0

146




90

90




 

112

2016

1102

471

443

405

459

495

459

198



百分比(%

54.67%

23.36%

21.97%

20.09%

22.77%

24.55%

22.77%

9.82%


注:“*”的课程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


上一条: 法学专业(专升本)

下一条: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