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高起专)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40101
一、专业基本情况
办学层次:高起专
学习形式:非脱产
学 制:2.5年
修读年限:2.5—4.5年
所属专业门类(专科):旅游大类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全面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前提,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和坚定信念,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在旅游行业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元素方面,本专业将重点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分析、创新管理、跨文化交流和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守法纪、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传承我校“优质、开放、共享”精神,通过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热爱旅游事业、适应旅游发展需要,具有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和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包括:
(一)知识结构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旅游行业常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掌握本专业较强的专业核心知识,熟悉旅游管理实务以及服务本省旅游业的基本知识。
3.熟悉本省旅游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4.具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工作的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3.具有独立思考、信息加工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4.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处理数据文档。
5.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强的综合教育素养和融会贯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素质结构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奋斗、乐观向上。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艺术素养。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通识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六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和“四史”学习教育专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开设大学英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南等课程。专业课主要是《管理学基础》《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管理》《酒店管理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工作者素质修养》《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等课程。
五、教学形式
安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和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基础扎实,拥有一支熟悉远程教育教学规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深、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开展,课程依据需要组织线下教学。
(一)线上教学
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由主持教师依据整体设计、模块安排、任务驱动、多元交互、立体评价的原则,科学设计线上教学过程。线上教学设计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落实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使用教学资源。
(二)线下教学
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依据需要组织线下教学。线下教学组织形式有“省校组织”“学习中心组织”及“自主安排”三种。“省校组织”面向专业核心课程,由省校统一安排,围绕课程总结、重难点及复习指导,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组织教师录制辅导视频并上传至平台。“学习中心组织”由各学习中心组织安排面授辅导和实践环节。“自主安排”由各学习中心自主决定是否安排线下教学活动。
本专业要求组织线下教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中,《酒店管理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工作者素质修养》《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等五门专业核心课的线下教学由省校统一组织。《旅游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等四门专业基础课程的线下教学则由各学习中心组织依据教学需要自安排。
六、学时与学分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总学时不低于1600学时。学时与学分按照18学时计1学分进行换算。
鼓励学生在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存储相关学习成果,符合学校关于学分认证与成果转换等规定的,可申请相应课程学分认证。依据《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业余)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试行)》认定与转换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自学考试单科课程、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课程超市”课程等内容的学分认定与转换,学生可申请相应课程学分认证。依据《安徽开放大学关于印发“高等院校-学分银行-技工院校”机制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前教育专科等8个专业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实施方案的通知》存储相关学习成果,认定转换课程学分。
七、考核、毕业学分要求
(一)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分别为闭卷和开卷考试。闭卷和开卷考试的课程其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二)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可累计和转换)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为2.5年,最低毕业年限2.5年,学籍4.5年有效。在修业年限内,所修课程成绩合格才可获得该课程学分。
毕业时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并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经审核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八、教学实施保障
在教材选用方面,所有配套“马工程”教材的课程,统一选用“马工程”教材;专业课教材选用高水平规划教材。学校配备足够的数字图书电子文献资源,保证学生在线学习需求。
在师资选派上,学校结合继续教育学生特点,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兼职教师作为课程主持教师,精心制作课程文本或视频辅导等各类学习资源。在结构上,坚持以省校教师为主,同时结合外聘少量当地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专家指导,切实保障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依托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以及自筹经费自建、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校内外资源共享等多形式、多途径,大力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
在质量管理方面,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开展。主干课程依据需要组织线下教学。无论线上线下教学,均实施教学督导,切实监督教师及学生的上课质量。同时学校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从各方面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九、教学进程表
旅游管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 程 类别  | 序 号  | 课程 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
线 上 教 学  | 线 下 教 学  | 实 验 实 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过 程 性 考 核  | 终结性 考核  | |||||||
闭卷  | 开卷  | |||||||||||||||
共 基 础 课  | 1  | 学习指南  | 2  | 36  | 36  | √  | √  | √  | ||||||||
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54  | 36  | 18  | √  | √  | √  | ||||||||
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54  | 54  | √  | √  | √  |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54  | 54  | √  | √  | √  | |||||||||
5  | 形势与政策1  | 0.5  | 9  | 9  | √  | √  | √  | |||||||||
6  | 形势与政策2  | 0.5  | 9  | 9  | √  | √  | √  | |||||||||
7  | 形势与政策3  | 0.5  | 9  | 9  | √  | √  | √  | |||||||||
8  | 形势与政策4  | 0.5  | 9  | 9  | √  | √  | √  | |||||||||
9  | “四史”学习教育专题  | 1  | 18  | 18  | √  | √  | √  | |||||||||
1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54  | 54  | √  | |||||||||||
11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  | 54  | 54  | √  | √  | √  | |||||||||
12  | 大学英语(专)1  | 2  | 36  | 36  | √  | √  | √  | |||||||||
13  | 大学英语(专)2  | 2  | 36  | 36  | √  | √  | √  | |||||||||
小计  | 24  | 432  | 414  | 18  | 261  | 153  | 9  | 9  | ||||||||
专 业 基础课  | 14  | 旅游学概论  | 4  | 72  | 48  | 24  | √  | √  | √  | |||||||
15  | 管理学基础  | 4  | 72  | 48  | 24  | √  | √  | √  | ||||||||
16  | 旅游经济学  | 3  | 54  | 36  | 18  | √  | √  | √  | ||||||||
17  | 旅游市场营销管理  | 3  | 54  | 36  | 18  | √  | √  | √  | ||||||||
小计  | 14  | 252  | 168  | 84  | 72  | 180  | ||||||||||
专业核心课  | 18  | 旅游文化学  | 4  | 72  | 48  | 24  | √  | √  | √  | |||||||
19  | 旅游工作者素质修养  | 3  | 54  | 36  | 18  | √  | √  | √  | ||||||||
20  | 旅游法规  | 3  | 54  | 36  | 18  | √  | √  | √  | ||||||||
21  | 旅游心理学  | 4  | 72  | 48  | 24  | √  | √  | √  | ||||||||
22  | 酒店管理概论  | 4  | 72  | 48  | 24  | √  | √  | √  | ||||||||
小计  | 18  | 324  | 216  | 108  | 180  | 144  | ||||||||||
职业拓展课  | 23  | 公共关系实务  | 3  | 54  | 45  | 9  | √  | √  | √  | |||||||
24  | 旅游电子商务  | 3  | 54  | 45  | 9  | √  | √  | √  | ||||||||
25  | 中国旅游地理  | 3  | 54  | 45  | 9  | √  | √  | √  | ||||||||
26  | 导游基础知识  | 3  | 54  | 45  | 9  | √  | √  | √  | ||||||||
27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 3  | 54  | 45  | 9  | √  | √  | √  | ||||||||
小计  | 15  | 270  | 225  | 45  | 270  | |||||||||||
通识课  | 28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36  | √  | √  | √  | ||||||||
29  | 安徽地域文化  | 2  | 36  | 36  | √  | √  | √  | |||||||||
30  | 管理方法与艺术  | 2  | 36  | 36  | √  | √  | √  | |||||||||
31  |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 1  | 18  | 18  | √  | √  | √  | |||||||||
32  |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 2  | 36  | 36  | √  | √  | √  | |||||||||
33  | 实用法律基础  | 2  | 36  | 36  | √  | √  | √  | |||||||||
小计  | 11  | 198  | 198  | 18  | 72  | 108  |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34  | 毕业实践  | 8  | 144  | 48  | 96  | √  | √  | ||||||||
35  | 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  | 3  | 54  | 54  | √  | √  | ||||||||||
小计  | 11  | 198  | 102  | 96  | 54  | 144  | ||||||||||
合 计  | 93  | 1674  | 1323  | 351  | 351  | 585  | 261  | 333  | 144  | |||||||
百分比(%)  | 79  | 21  | 21  | 35  | 16  | 20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