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欢迎您!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平台首页 > 教学科研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如何对接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

【发布时间:2021-12-06】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X证书开展培训考核的基础,也是向院校、行业、企业提供外部识别的依凭,标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证书的质量和社会认可。从已发布的447X证书标准看,虽然已发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对标准开发的系统性、规范性做出了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证书标准边界差异较大,面向领域过宽,涉及任务过多,个别标准甚至覆盖了对应专业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和1之间形成替代关系,也对同领域证书标准形成覆盖。

 

二是部分证书标准难度深浅不一,定位与职业教育实际脱节,有的技能要求过高,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通过率低;有的标准的技能点与专业教学内容重复度高,内容过于简单,体现不出X证书的拓展提升作用。

 

三是部分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关联度不高,技能体系较为独立,与专业的对应性不强,难以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证书标准边界和难度的差异,不仅会给学生带来选择和学习的困难,也使得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难以对X证书的定位建立整体而系统的认识,影响对证书评价结果价值的准确判断,不利于证书的推广应用。部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独立性过强,使得证书和人才培养方案之间难以找到有效的接口,造成证书培训和专业教学的“两张皮”现象。因此,在社会对1+X证书制度尚不熟悉的当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社会认可度不仅取决于标准的内在质量,如,岗位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内在逻辑的自洽性、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的全面性等,更受到标准的可对接性的影响。

 

这里的可对接性,一方面是指标准是否与某个岗位或岗位群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是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否体现了对专业教学标准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作用,是否可以有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二、相关标准的定位和关系

(一)各类标准的定位

 

1.职业标准

 

职业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是基于职业分类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做出的规定和要求,也是开展职业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当前一般称为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来源于社会分工,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其外在表现往往是工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和工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一共列出了1481个职业、2670个工种,较过去减少了205个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标准基础上实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体现职业能力要求,也代表着能否进入一个职业的准尺。随着放管服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除部分职业外,国家取消了大量准入性质的职业资格证书,代之以技能水平评价性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是指专业教学标准,是教育部发布的指导和管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规范性要求,也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础和规范。教学标准开发以专业为单位,虽然专业和职业在划分基础、培养目标、教学实施、社会认同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专业和职业并非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在分析产业发展需要、职业分类设置以及岗位群工作需求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行设计的。

 

如,教育部新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就强调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一体化设置了中职、职教专科、职教本科的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以及国家发布的新职业。

 

3.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开发,是X证书开展培训和考核评价的基础和依据。X证书主要面向关键岗位或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展技能水平评价,发挥拓展学习者就业创业能力、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作用。从边界上看,由于职业包含一个或多个工种,而工种又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岗位,因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边界应小于职业标准或专业教学标准;从侧重对象上看,X证书主要面向校内学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应加强与教学标准对接,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从内容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应体现对专业教学“+”的作用,其三个等级应对接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教学标准分别发挥补充、拓展和延伸作用。

 

(二)各类标准的关系分析

 

一是标准间存在较强的开发逻辑。职教20条明确,由人社部负责组织制定职业标准,教育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由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对接职业标准、接轨国际先进标准按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因此,职业标准是教学标准的基础,教学标准要依照职业标准开发,体现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和社会联系最紧密的类型教育特点。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职业标准下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具体化,体现具体岗位工作的技能要求,同时,要对接教学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便于面向校内学习者开展。由于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发布后的修订工作是阶段性进行,因此,对于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中难以及时更新的新职业、新技术等,以及跨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补充。

 

二是标准的权威性各有不同。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由有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培训评价组织制定,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发布。从标准权威性看,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作为行政部门发布的全国统一性标准,具有唯一性、规范性、引导性等特点,其权威性高于职业技能标准。

 

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虽然也是统一发布,但由于其开发主体是以社会化机制招募的企业或社会团体,并且同一领域可能存在多个证书,其认可度受培训评价组织自身规模和业界地位的影响,必须要通过加强对接融入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三是标准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职业标准是面向整个职业所做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具体岗位上还需要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细化和补充。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主体,但面向学生的培训却主要由职业院校落实。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按照教学标准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培训一般会依托教学过程开展。只有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学标准的有效对接,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院校才能据此优化而不是大幅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因此,职业标准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的前提、基础、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职业标准下对岗位工作技能更具体的要求。院校根据教学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与教学标准的对接程度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否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关键,是对教学标准的补充、提升和拓展,如图1

 

 

三、落实标准对接的路径分析

 

(一)明确标准对接主体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明确,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负责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但要实现标准的有效对接,仅靠院校的力量难以实现。

 

如,X证书标准如果独立性过强,与专业教学标准缺乏联系,那么院校很难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融合;再如部分X证书标准的内容和专业教学内容重复度较高,只会出现重合而不是融合。

 

因此,实现标准的有效对接需要标准开发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更为重要的对接主力应为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院校,作为标准的开发者和试点工作的落实者,二者之间只有在通力合作、互相了解、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方能实现有效对接。

 

(二)落实标准对接过程

 

标准有效对接的关键并非在标准发布之后,而是贯穿于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在培训评价准备申报X证书之前,就要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对X证书的定位和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在组织进行标准开发时,应根据职业标准要求明确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边界、难度上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与现有证书出现较大的重合,并对接专业教学标准明确适用的专业,在与院校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教学特点合作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院校在标准发布后要根据专业特点谨慎选择可对接的证书,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对接。在证书应用后,双方要根据在实施过程总结的经验,有培训评价组织牵头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推进修订,并作为下一步证书建设的参考。

 

(三)找准标准对接端口

 

要落实“X”“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在“1”中必然要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开展对接的端口。如前文所述,X证书体现的是职业中某一个或多个岗位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的职业标准也应该是其中相对集聚的某一部分的技能要求。

 

从教学标准看,由于同一岗位可能涉及多个专业,因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的是某一岗位任务技能培养涉及的一个或多个专业标准。同时与证书有关的国际先进标准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规范和要求接轨。

 

从证书实施看,在进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时出现的与教学标准重复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就作为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切入点,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项目化、模块化设计的某一门或者多门课程的拆分和整合后,体现岗位工作领域中贴近企业实际、具有代表性的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

 

(四)加强标准对接保障

 

要有效推进标准对接的落地落实,一方面,要培养一支熟悉X证书功能定位、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师资队伍,其中,既涵盖培训评价组织建立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团队和向院校教师开展培训的专家团队,包括产业前沿研究人员、掌握岗位技能要求的企业专家以及熟悉职业院校教学特点的教学专家,也包括在职业院里对X证书有着清晰的了解、可以熟练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的教师,以及能够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团队。

 

前者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能否实现与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有效对接的设计者,以及结合标准实施情况开展修订的主要力量;后者是院校落实标准要求、开展书证融通的主要实施力量。两者之间可以互相交叉,互为补充。

 

另一方面,要做好标准对接所需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水平为目标,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必须要配套合乎要求的实践教学条件。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一是指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要根据证书标准要求,充分整合校内和合作企业资源,以满足培训所需的实践教学需要;二是培训评价组织在制订培训方案时要充分考虑院校实训条件的整体水平,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培训,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对于部分属于产业前沿、投入较大或有着特殊要求的标准内容,培训评价组织可协助院校寻求合作企业,实现成本分摊,尤其要严格禁止为了捆绑销售设备而故意设置某些标准要求的现象。

 

要加强标准对接,从实施主体看,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院校应有主动合作、互相配合的标准协同开发意识;从对接过程看,标准的有效对接体现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的前、中、后过程中;从对接端口看,在进行标准制定时需要提前设计好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接的端口;并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条件等确保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有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水平和复合性,如图2

 

 

四、完善标准对接机制,有效开展对接

 

(一)建立标准对接综合协调管理机构

 

针对标准对接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国家省(市)院校的多层级协调管理体系。

 

从国家层面,明确标准对接综合管理机构,负责标准对接工作的统筹协调,尤其是加强对培训评价组织标准开发的指导和审核,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

 

从省级层面,建立标准对接协调机构,业务可合并至各省的1+X综合协调机构,负责从省级层面引导和监督院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证书、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并对标准对接情况进行评价。

 

从院校层面,发挥试点过程中建立1+X证书制度专项管理机构作用,指导各专业谨慎选择证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落实标准对接。

 

(二)完善标准对接指导体系

 

在开展对接的各类标准中,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能否实现有效对接的关键。因此,除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服务平台上已经发布的标准开发指南、监督管理办法、申报注意事项等之外,要加强对标准对接更加系统、具体的指导,例如,组织召开证书申报线上说明会、定期召开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研讨会等,并将该领域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参与标准建设作为必要条件。

 

在证书遴选过程中,进一步加大标准对接所占权重,提高遴选专家对标准对接的重视。在证书标准发布前,组织专家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与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对接程度,以及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可对接性。

 

(三)发挥院校对标准实施的主体作用

 

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除要积极参加标准制定工作外,还要主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对接工作。

 

对于院校而言,首先,要充分认识1+X证书制度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作用,认真研究专业可对接的证书,选择与市场前沿结合紧密、专业契合度高的证书开展对接。其次,要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下,根据拟对接的职业技能标准技能要求,积极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标准改革,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参加证书培训和考核。最后,要进一步完善院校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实现教师既是专业教师又是培训师,资源教学与培训共享,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与培训考核并重,并注重将X证书有关情况通过专业介绍、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等途径渗入教学过程,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四)落实标准修订及退出机制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直接对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必然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进行修订。因此,应完善证书标准修订机制,如,建立已发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定期修订制度等,及时更新标准内容。对于部分标准难以开展对接、同时不愿修订的证书,应根据《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落实退出机制;对于书证融通推行不力的院校,通过加强书证融通在各类申报、评比中的比重加以甄别,倒逼培训评价组织和院校加强标准对接,真正发挥X证书在新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9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刘永亮,何奇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标准的路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54-59.